調研報告怎么寫?掌握這幾步就夠了
調研文章又叫調查研究報告,是對某一事務或者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,并將這些調查和分析的結果整理成書面文字的一種文體。青年機關干部從事公文寫作,一定要對調研文章游刃有余。
寫好調研文章,先要明確其用途,一般分為以下幾類:
1
總結經驗
通過反映某地、某單位工作上的突出成績,總結經驗,樹立榜樣,以此推動面上的工作。通常在某項工作由試點向面上推開的時候,在人們對某項工作普遍感到難度很大、需要示范引導的時候,或者工作中出現某方面的突出典型,需要扶持和宣揚的時候,就需要這類調研文章。
2
揭示問題
通過反映工作中某種帶傾向性、普遍性的問題,暴露其真相,找準其根源,分析其危害,以期引起有關黨政組織、有關部門或全社會的重視,促成問題的解決。
3
研討工作
通過對某項工作或全面工作的分析探討,總結經驗,找出問題,提出相應對策,指明努力方向。
4
服務領導
即通過調查研究,掌握有關情況,直接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。這類文章一般形成于某項決策形成之前,領導覺得某個問題需要決策,但由于情況不明,一時下不了決心,需要在弄清情況的基礎上權衡利弊,再做出決斷,于是親自出馬或指派有關人員進行調查分析,而后以文字形成決策依據。
那么,寫調研文章應該注意哪些細節?
1
第一步,準備階段
1、選準課題
如何選課題呢?不外呼三個方:
①從上級或有關部門下發的調研課題中選題;
②從當地有影響、有特色、對其他地方有指導和借鑒意義的工作典型中選題;
③抓住人們普遍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,當前工作中、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來作調研課題。
2、確定主題
主題是調研文章的靈魂,對調研文章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。因此,確定主題要注意:
①文章的主題應與調查主題一致;
②要根據調查和分析的結果,重新確定主題;
③主題宜小,且要集中;
④與標題協調一致,避免文題不副。
3、取舍材料
對調查后得到的“調查資料”,在組織調研文章時仍需精心選擇,不可能也不必都寫進文章。如何選擇材料呢?
①選取與主題有關的材料,去掉無關的,關系不大的,使主題集中、鮮明、突出;
②注意材料點與面的結合,材料不僅要支持文章中某個觀點,而且要相互支持, 形成面上的 “大氣”;
③在現有有用的材料中,要比較、鑒別、精選材料,選擇最好的材料來支持作者的意見。
4、布局和擬定提綱
這是調研文章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節。布局反映在提綱上就是文章的“骨架”。擬定提綱的原則就是:圍繞主題,層層進逼,環環相扣。提綱必須綱舉目張,層次分明。調研文章的提綱有兩種,一種是觀點式提綱,即將調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系一一地羅列出來。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,即按層次意義表達上的章、節、目,逐一地寫成提綱。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制作提綱。
5、寫好草稿
這是調研文章寫作的行文階段。寫作過程中,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選用語言,靈活地劃分段落,夾敘夾議,既有事實陳述,又有理論高度,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,才能寫出好文章。在行文時要注意:
①結構合理;
②報告文字規范;
③通讀易懂。注意對數字、圖表、專業名詞術語的使用,做到深入淺出,語言具有表現力,準確、鮮明、生動、樸實。
6、認真修改
文章起草好以后,要認真修改。主要是對文章的主題、材料、結構、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進行檢查,加以增、刪、改、調。
2
第二步,寫作階段
1、標題
調研文章的標題有單標題和雙標題兩類。例如:《湖北省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的現狀調查》就是單標題、《網絡“意見領袖”現象研究——以微博為例的實證研究》就是雙標題。
2、導語
導語又稱引言,是調研文章的前言,簡潔明了地介紹有關調查的情況,或提出全文的引子,為正文寫作做好鋪墊。
3、正文
正文是調研文章的主體。它對調查得來的事實和有關材料進行敘述,對所做出的分析、綜合進行議論,對調查研究的結果和結論進行說明。正文的結構有不同的框架。按照內容表達的層次組成的框架可分為:
①“情況——成果——問題——建議”式結構,多用于反映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;
②“成果——具體做法—— 經驗”式結構,多用于介紹經驗的調研文章;
③“問題——原因——意見或建議”式結構,多用于揭露問題的調研文章;
④“事件過程——事件性質結論——處理意見”式結構,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調研文章。
4、結尾
結尾的內容大多是調查者對問題的看法和建議,這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。
5、落款
調研文章的落款要寫明調查者——單位名稱和個人姓名,以及完稿時間。如果標題下面已注明調查者,則落款時可省略。
另外,寫好調研文章,這五個必備要領不可少:
1、掌握符合實際的豐富確鑿的材料。
2、必須研究到位。
3、必須選好角度,突出重點。
4、用詞要力求準確,文風樸實。
5、撰文迅速。